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娱乐平台波音 > 新闻动态 > 儿子升官后邀母亲探望,结果母亲一返乡就准备棺材,次年派上用场
儿子升官后邀母亲探望,结果母亲一返乡就准备棺材,次年派上用场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我们阅尽铅华,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。

众所周知,西汉王朝盛产酷吏,比如文帝、景帝和武帝三朝的郅都、张汤、义纵,基本都是以执法苛刻而闻名于世。在西汉中期,则以严延年为酷吏之最。在严延年任职过的地方,盗匪不兴、作奸犯科者极少,这是因为恶人也对残暴的严延年忌惮不已,生怕被其施以生不如死的酷刑。

严延年,东海郡下邳人,少习法律,时人称其“明法”,后受朝廷征辟出任郡吏,不久即被调往京城任侍御史,是汉宣帝刘询时期的著名酷吏。由于严延年为人刚正不阿,入京后他也丝毫不惧权贵,看见不法之事就上书弹劾,朝臣因此对他都是敬而远之。

哪怕对于权倾朝野的霍光,严延年也照骂不误,还曾上奏指责霍光“擅废立主,无人臣礼,有不道之罪”。这份弹劾奏折到了汉宣帝刘询手中后,虽然最终无奈搁置,但刘询也从此事看出了严延年是个可用之人,于是对其愈发器重。西羌起兵造反时,汉宣帝想给严延年一个机会,便让他跟随名将许延寿前去平叛。不出刘询所料,叛乱很快被二人镇压,其中身为随军长史的严延年功劳不小,极大程度稳定了士气和军心。

展开剩余60%

因平叛有功,严延年回京后升迁为涿郡太守。到任后,严延年见涿郡豪强纵横,不但鱼肉乡里,甚至还攻杀长吏,面对这些恶行,严延年大力整治,并对一些暴徒施以酷刑,使得涿郡大治,民心淳朴。很快,朝廷下令褒奖严延年。见自己政绩斐然,又深得民心,严延年便想邀请母亲前来涿郡小住,而严母收到儿子信件后也很快赶来。

据《汉书·酷吏传·严延年》记载:“初,延年母从东海来,欲从延年腊,到雒阳,适见报囚。”在古人看来,十二月立春,代表阳气与生机,因此不得判决罪犯。眼见严延年反其道而行之,严母大惊,于是停在都亭,不肯踏入严府一步。

无奈之下,严延年只能亲自前往都亭拜见,却不料老母就是闭门不见。直到严延年叩头许久,严母才打开房门,然后数落严延年的罪,责备他深受皇恩却不施仁政,一味依靠严刑峻法更不是为官的长久之道。最后,严母苦口婆心地规劝他改变施政方略,多施仁政,严延年表面上予以答应,但仍是我行我素,对刑犯施加酷刑。

见儿子不加悔改,严母无奈只得返回东海郡。临走之际,见到前来送别的儿子,严母痛哭流涕,而严延年此时却还不知其故。回到家中后,严母命家仆准备好棺材,说是要为严延年收尸。结果没到一年,严延年就被朝廷下令斩首,严母便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棺材前往京城。

作为母亲,严母为儿子准备棺材当然不是咒他,而是“知子莫若母”——她知道严延年性格倔强残暴,又是典型的酷吏,虽然能造福一方百姓,但终究还是会得罪权贵。在涿郡太守任上,严延年正是因为得罪了太多人,很快被构陷了十大罪状,汉宣帝无奈之下只能以“不道”之罪将其问斩,令人唏嘘感慨不已。

参考文献:

《汉书·酷吏传》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